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

其他 admin 暂无评论
  • 概述
    • SARS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
    • 起病急,高热、咳嗽,伴全身和呼吸系统症状
    • 医院或家庭聚集性发病,传播速度快
    • 传染性强,呼吸道传播

    疾病定义

  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,SARS)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(SARS-CoV)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为法定传染病乙类首位,并规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告、隔离治疗和管理。SARS在发现之初也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,简称非典。

    SARS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。临床表现主要为起病急,持续高热、咳嗽,伴全身和呼吸系统症状。

    流行病学

    2002年11月开始,我国广东等地陆续出现该病例,逐渐波及其他省市。其后全球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SARS病例。次年后几乎没有疫情发生,自2005年后未再有病例报告。

    疾病类型

    依据2003年9月中华医学会、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SARS诊疗方案,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将SARS分型。

    轻症患者

    临床上应该符合以下四项标准:体温<38.5℃,无呼吸困难,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小于一个肺叶,血气分析正常。

    重症SARS

    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“SARS”。

    第一、呼吸困难,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≥30/分,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。

    • 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/3以上;
    • 病情进展,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%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/4以上。

    第二、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,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(1mmHg=0.133kPa)。

    第三、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(MODS)。

    传播途径

    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,在密闭的空间、人流密度较大的情况下,可引发聚集性病毒传播。

    患者最常见的问题
    • 如何预防SARS?
      社区综合性预防:减少大型群众性集会或活动,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、空气流通。
    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:不随地吐痰,注意喷嚏、咳嗽卫生,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,勤洗手,必要时戴口罩。
      医院应设立发热门诊,建立发热专门通道。
    • SARS有办法进行治疗吗?
      发病早期应进行综合治疗,注意休息。重症患者注意支持治疗,争取控制病情发展。
  • 病因

    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,主要是由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冠状病毒感染引起,现已证实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。密切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家属是感染SARS的高危因素。

     

    基本病因

    SARS冠状病毒(SARS-CoV)感染是这一疾病的基本病因。

    2003年5月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宣布,正式确认自2002年陆续发病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,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,但它非常独特,之前从未在人类身上被发现,科学家将其命名为“SARS病毒",即SARS冠状病毒(SARS-CoV)。

    《传染性非典性肺炎(SARS)诊疗方案(2004版)》中描述,从蝙蝠、猴、果子狸、蛇等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基因,基因序列与SARS-CoV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,说明SARS-CoV广泛存在于野生动物体内。血清学、病原学、分子生物学和果子狸SARS-CoV的感染模型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证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是SARS-CoV的主要载体之一。人类SARS-CoV可能来源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。

    2017年11月,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正式揭示,SARS冠状病毒起源于蝙蝠中的病毒重组,这证实了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。

    诱发因素

    • 老年人以及有慢性脏器疾病、糖尿病、肿瘤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,容易感染SARS;
    • SARS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是SARS的高危险人群之一;
    • 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与亲友在治疗、护理、陪护、探望病人时,同病人近距离接触次数多,接触时间长,如果防护措施不力,很容易感染SARS;
    • 从事SARS-CoV相关实验室操作的工作人员和果子狸等野生动物饲养销售的人员,在一定条件下,也是可能被感染的高危人群。
  • 症状

  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患者主要表现发热、寒战,伴全身和呼吸系统症状。症状轻时仅存在发热、肌肉疼痛,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。

    典型症状

    潜伏期1~16天,常见为3~5天。

    起病急,传染性强,以发热为首发症状,可有畏寒,体温常超过38℃,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,热程多为1~2周;伴有头痛、肌肉酸痛、全身乏力和腹泻。

    起病3~7天后出现干咳、少痰,偶有血丝痰,肺部体征不明显。

    病情于10~14天达到高峰,发热、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,并出现频繁咳嗽,气促和呼吸困难。

    病程进入2~3周后,发热渐退,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。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,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。

  • 就医

  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病情通常发展迅速,需要及时就医。当病情出现呼吸衰竭时,需要进行呼吸支持。医生主要根据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。病程具有自限性特点,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。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:

    • 是否接触过类似发热的患者?
    • 是否存在发热、咳嗽?
    • 是否存在畏寒和(或)寒战?
    • 是否存在头痛、肌痛、呼吸困难?

    就诊科室

    急诊科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感染科

    相关检查

    医生查体

   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。大部分患者体温升高、气促、呼吸音粗、呼吸频率快,双肺底可闻及吸气期湿啰音。肺实变时叩诊为浊音,触觉语颤增强。

    实验室检查

    血常规

    可出现白细胞减少,淋巴细胞减少。

    肝功能检查

    可有轻度肝功能异常,病程极期肝转氨酶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~6倍。

    其他血清酶检查

    肌酸磷酸激酶(CPK)和乳酸脱氢酶(LDH)升高。

    电解质

    部分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、低钠血症、低钾血症。

    凝血功能

    可有出凝血异常,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IT)延长,D-二聚体(D-Dimer)升高,凝血酶原时间(PT)多正常。

    SARS-CoV RNA检测

    采用PCR检测临床标本(血清、呼吸道分泌物、粪便、体液)中的SARS冠状病毒(SARS-CoV)RNA,起病10天内即可有阳性发现。

    SARS-CoV抗体检测

    从进展期至恢复期抗体阳转或抗体效价呈4倍及以上升高,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,首份血清标本需尽早采集。

    影像学检查

    胸部X线及胸部CT

    无特异性,通常为病毒性肺炎影像学改变,可表现为正常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的弥漫性间质浸润之间的任何表现。

    鉴别诊断

    本病本质上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肺炎,需要按照传染病和肺炎的临床诊断过程进行鉴别诊断,包括流行病学史、与非感染原因导致的肺炎的鉴别、与其他病原微生物所致肺炎(尤其是细菌性肺炎)的鉴别、与其他病毒性肺炎(尤其是流感病毒肺炎)的鉴别,同时需要注意本病合并细菌性肺炎的可能性。

  • 治疗

    除细致的综合治疗和支持治疗外,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。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,抗菌药物治疗无效。此外,尚未发现任何抗病毒药物对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治疗有益。

    急性期治疗

    在SARS急性期,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。对于急性期即发生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,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。

    重症病例的处理

    加强对患者的动态监护,低氧血症明显者尽可能收入危重症监护治疗病房(ICU),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或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进行治疗。可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(NPPV)、人工气道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。

    必要时需要给予体外膜氧合(ECMO)治疗,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亦需要在ICU条件下进行治疗。

    一般治疗

    • 按照传染病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。
    • 适当补充液体,对症支持。
    •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应该定期复查胸部X线片(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),以及心、肝、肾功能等。
    • 氧疗:一般都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,每天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。

    药物治疗

    本病除细致的支持治疗外,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。部分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,具体适应证如下。

   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

    疗效及临床应用有争议,一般需要早期应用,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应有以下指征之一。

    • 有严重中毒症状,高热持续3天不退。
    • 48小时内肺部阴影面积扩大超过50%。
    • 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。

    抗菌药物的应用

    如果确定合并了细菌感染,则按照抗菌药物应用原则选用,一般不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。

    中医治疗

    可按照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中药治疗相应症候患者,可能有缩短发热时间,缩短病程的功效。

  • 预后

  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多呈急性发病过程,一般可自愈或经治疗后痊愈。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约占7%,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。全球病死率在可能为10%左右。

    并发症

 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MODS

    重症患者病情重,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(MODS),须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综合治疗。

    继发性肺纤维化

    部分患者出院后存在胸闷、活动后呼吸困难等表现,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退,胸部CT有肺间质改变。这一病变较难逆转恢复。

    肝肾功能损伤

    部分患者出院后遗留肝肾功能损害,但很少遗留持久性肝肾损伤。

    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

    主要发生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,发生骨质疏松可通过治疗恢复,但发生股骨头坏死则比较严重,需要关节置换或留有残疾。

     

  • 日常

  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属于法定传染病,该病应在医院进行治疗。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遵医嘱。

    在无保护时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,烹调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。

    家庭护理

    对医学观察病例和密切接触者,如条件许可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,为期14天。在家中接受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,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,并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医学观察,每天测量体温。

    日常生活管理

    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,均衡饮食,适当多饮水,注意保暖,避免疲劳,足够的睡眠以及在空旷场所进行适量运动等,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人体对SARS的抵抗能力。

    日常病情监测

    定期复诊

    本病为急性传染性疾病,痊愈后无需定期复查。但如果合并慢性并发症,如肺间质化病变,按相关疾病进行定期随访即可。

    在家病情监测

    出院回家后,主要注意监测随访。

    特殊注意事项

    本病传染性强,一旦怀疑感染,需要立即进行隔离。

    预防

    我国已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列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(2004年12月1日施行)的法定传染病乙类首位,并规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告、隔离治疗和管理。当发现或怀疑该病时,应尽快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,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

    个人预防方面主要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注意喷嚏、咳嗽卫生,确保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、勤洗手,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,必要时戴口罩。

七云网络 - 坚持最初的梦想 ,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,均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本文固定链接
喜欢 ()or分享